進入烘焙業的這段時間以來,總是會聽到客人有這樣那樣的需求或者問題,其中一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就是奶油少一點──然而該款蛋糕本來就沒有「奶油」。
觀察周圍的人,似乎有時會把奶油、鮮奶油以及現在改名為脂肪抹醬的東西皆稱為奶油,但他們不管就成分、風味都有不小的區別。
Renee
Comet / Public
domain / Butter and a butter knife
奶油:
乳脂肪含量必須到達80%以上,又分有鹽或無鹽。除了塗抹麵包用之外,幾乎都是在餐飲業中當原料使用。使用奶油的製品往往會有非常濃厚的乳香味。
Male
Avery / CC
BY-NC-ND 2.0 / fresh whipped cream
鮮奶油:
乳脂肪含量在10%-80%之間的乳製品,根據乳脂肪含量不同,會有不太一樣的用途及風味,脂肪含量越高吃起來越厚重。以上圖打發鮮奶油來說,一般是使用30%左右的鮮奶油製成,用來做烘焙夾餡或裝飾等。
Nick Youngson
/ CC BY-SA 3.0 /
Margarine
人造奶油:
就是過去我們說的植物性奶油,是用植物性油脂取代乳脂肪製做而成,所以與奶油一樣,其脂肪含量必須達80%以上。常見的人造奶油有乳瑪琳、白油、酥油等等。因為少了乳脂肪的香氣,人造奶油往往不是沒有什麼香氣,就得靠額外的香精來增添味道。
Shizhao
/ Public
Domain / Birthday cake
脂肪抹醬:
即過去所謂的植物性鮮奶油,其油脂含量在10%-80%之間。據我所了解最廣泛的應用,就是國人所愛吃的生日蛋糕。相比鮮奶油來說,脂肪抹醬便宜、易操作、保存期限長,也不像鮮奶油一樣對溫度敏感,受到不少業界師傅的喜愛。
在2017年7月衛福部頒布新的法規後,業者不可以再用植物性奶油/鮮奶油,或其他似是而非的的名稱混淆消費者,這實在是可喜可賀的好消息。然而有些業者可能是不夠關注相關訊息,又或者因為第一線人員的培訓不足,以至於有一些店家依舊用錯誤的名稱向消費者介紹產品。
如果有這樣的疑慮的話,不妨詢問店家他們的奶油/鮮奶油的乳脂肪含量多少,或者奶蛋素可食嗎,雖然不能防範蓄意要欺騙消費者的業者,但能避免一些因為資訊沒有更新而造成的誤會。
參考資料
Wikipedia / 鮮奶油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E%AE%E5%A5%B6%E6%B2%B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E%AE%E5%A5%B6%E6%B2%B9.
衛生福利部 / 市售奶油、乳脂、人造奶油與脂肪抹醬標清楚
https://www.mohw.gov.tw/cp-2622-9149-1.html.
https://www.mohw.gov.tw/cp-2622-9149-1.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