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blic domain / Talk Personal Dispute False Communication Right
人造奶油其實從誕生開始就是一個頗有爭議的產品。
他誕生在1869年的法國,當時歐洲地區的可食用油脂短缺,當時的法皇拿破崙三世要求專家研發出來的。雖然這時的人造奶油還不是使用氫化技術製造,也很快地帶來各種爭議。
在1870年代人造奶油就開始在美國普及,關於他是否有毒、是否有健康疑慮、是否是一場騙局等的爭論就此展開。為了區分奶油與人造奶油,甚至有個別的州要求把人造奶油染成粉紅色。
然而不得不說人造奶油確實有其市場,它的價格相對低廉,並且素食需求及乳糖不適的人也都可以吃。而到了後來膽固醇造成民眾恐慌的時候,他也以比奶油更少的膽固醇為號召,說服消費者相信他是一個比較健康的選擇。
有人認為只要詳實的標註清楚是奶油還是人造奶油,讓消費者能夠判斷,那麼人造奶油沒有什麼不好的;另一派則認為,只要人造奶油繼續可以販售,那麼就一定會有人試圖冒充奶油,也一定會有消費者無法分辨。
以筆者在業界工作以來的這段時間,不得不支持後者的論點。因為奶油並不僅僅作為最終產品的形態出現在消費者面前,他會成為原料,藏在很多成品/半成品之中,經過層層包裝、甚至偽裝的手段出現在大家眼前,我們甚至不曾想過裡面所含的油脂到底是什麼。
Diane Duane / CC BY-NC 2.0 / Butter and margarine
也許是因為利益,又或者是因為市場需求,人造奶油與奶油並存了超過百年,所有人理所當然地接受人造奶油出現在超市、烘焙業中,它又再次因為不完全氫化技術引起了一波爭議。
不完全氫化植物油所含的反式脂肪被證實會提高得冠心病的風險,而衛福部也宣布從2018年7月1日起禁止該技術用在食品中。
我們依舊可以在市面上看到人造奶油,目前市售的人造奶油是使用完全氫化技術或非氫化技術去製作,原則上不含反式脂肪〈每100公克中含0.3公克以下〉。在目前科學所了解的事實中,人造奶油跟奶油之間於健康上並沒有好壞之分,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需求去做選擇。
然而以筆者的觀點,一方面是不想為不美味的食物而胖;再來是,很多食品健康相關的事情都花了好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被證實有礙健康。
氫化技術誕生在1902年,至今超過百年,我們才剛發現了他有礙健康的事實。現在使用的取代技術也許過去就存在,但如此廣案的被應用在各處卻才剛開始而已。也許未來會證實它比較好或比較壞,但在時間證明什麼之前,觀望也許是比較好的選擇。
衛生福利部 / 自107年7月1日,食品中不得使用不完全氫化油
https://www.mohw.gov.tw/cp-16-41220-1.html
Wikipedia / Margarin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garine
Wikipedia / 反式脂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8D%E5%BC%8F%E8%84%82%E8%82%AA
衛生福利部 / 食品藥物管理署強化食品中反式脂肪標示管理
https://www.mohw.gov.tw/cp-3218-22777-1.html
公共電視紀錄片平台 / 膽固醇騙很大https://viewpoint.pts.org.tw/ptsdoc_video/%E8%86%BD%E5%9B%BA%E9%86%87%E9%A8%99%E5%BE%88%E5%A4%A7/
Bee Wilson (2012) / 美味詐欺-黑心食品三百年(初版)(周繼嵐, 譯者) / Great Britain: John Murray(原著出版年:2008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